星期六, 7月 30, 2016

亞洲成為避險天堂 《am730》

近日歐洲資金大舉逃亡,亞洲市場成避險天堂。截至本月20日,環球股票基金一周內走資近65億美元,但期內流入日本的外資達42億美元,南韓及台灣的外資淨流入合共錄得逾34 億美元。
對於希望投資海外股市但又對當地市場不熟悉的投資者而言,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是較合適投資工具,在港交所(388)掛牌的5隻日本ETF、10隻韓國ETF及7隻台灣ETF。但須留意4點:ETF表現能否緊貼指數走勢;ETF單位價格較資產淨值處溢價或折讓;日常交易有否足夠流通量及ETF入場費。港交所網站有齊所有ETF基本資料及特點包括預期回報及投資風險,再選擇最合適自己的種類。

星期四, 7月 21, 2016

日本刺激政策預期續發酵 《am730》


安倍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中大勝,市場料日本最快於本月底或9月加大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帶動日圓由近期高位回落。日本官方雖表明不推行「直升機撒錢」政策,但不排除推新刺激政策,而銷售稅稅率延至2019年10月上調,有望改善市場氣氛,價值型日本股ETF可看高一線。該ETF日前調整組合,35隻成分股中剔除13隻市盈率偏高、經營利潤率及市值偏低股票,納入價值型股票。金融股和消費股佔組合80%。該ETF金融股比重較富時日本指數多33%,但其市盈率僅7.6倍,大幅低於富時日本指數的約17倍,對價值投資非常吸引。

星期一, 7月 18, 2016

香港ETF半年結 《信報》

2016年眨眼間已過半,期間香港ETF市場發展蓬勃。若將槓桿及反向產品計算在內,上半年香港有21隻新ETF上市,投資地區覆蓋歐美及亞洲主要股票指數,亦有投資房地產股票以及商品類期貨的ETF等。筆者喜見香港市場有愈來愈多ETF產品供投資者選擇,亦想藉此機會做一個ETF的半年總結。
港投資者不熱衷外地市場

今年2月,證監會對槓桿及反向產品發出明確指引,第一階段僅批准發行商推出追蹤非本港、非內地具廣泛流動性的海外股票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6月首見有追蹤日韓股票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上市,但掛牌以來反應一般,即使是最受歡迎的日股槓桿產品,每日平均成交亦少於300萬港元。
日圓滙率受避險情緒以及日央行政策影響,波動較大,日股也因而波動。槓桿及反向產品可滿足投機及對沖需要,但從成交量可見投資者對此類產品並不熟識。建議發行商可多做教育使投資者了解產品特色。成交疏落的另一原因或是香港投資者獨愛中港股票,對外地市場並不熱衷,寄望第二階段發行投資港股的槓桿及反向產品能引發投資者興趣,使產品普及。
連同槓桿及反向產品,香港目前共有189隻ETF,其中146隻(77%)以港元買賣,37隻(20%)以人民幣買賣,6隻(3%)以美元買賣。其中以美元買賣的ETF剛在6月推出,尤為適合國際投資者,預期未來推出的ETF將會三幣並行,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

巴西指數ETF受惠於奧運
在所有香港ETF當中,追蹤巴西指數的ETF表現最為亮麗,上半年升近47%。奧運將於8月5日開幕,作為主辦國,巴西的基建、旅遊以及運動等產業有望受益。在奧運效應下,巴西當地股市及貨幣上半年皆升20%以上。受惠於股市及貨幣升值,以港元計價的巴西指數ETF升幅排名第一。
至於追蹤金價的ETF升幅則排名第二。在環球股市波動、英國脫歐、多國進行負利率政策使債券收益下跌的形勢下,黃金作為避險及分散投資的工具,吸引大量資金流入,黃金ETF半年升幅達23%。英國新首相上任,將在壓力下啟動脫歐程序,預期未來半年美聯儲加息的機會微,未來黃金走勢有望繼續向好。現時香港有兩隻港元計價的黃金ETF、兩隻人民幣計價的黃金ETF,投資者可考慮分注少量投資入場費較低的黃金ETF。

板塊類A股ETF相較遜色
表現最差的5隻ETF皆屬板塊類A股ETF,分別是運輸、工業、基建指數、公用事業及可選消費類。5隻均為合成ETF,半年跌幅達25%至31%不等。不過,如此令人失望的表現不足為奇,畢竟上證指數上半年下跌了約18%,跑輸香港、美國股市。相比2015年高位,A股已跌約40%,現時上證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約14倍,中長線估值吸引。過去3個月上證指數於2800至3000點徘徊,築底格局已成,下跌幅度有限,下半年板塊類A股ETF再成表現最差ETF的機會不大。但仍建議投資者保持謹慎,宜挑選價值型、有穩定息率的A股ETF。

市場預期深港通將於本年實施,即使額度有限,但對於中國資
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有着重要象徵意義。券商股有望受惠,投資者可考慮券商股權重較高的A股ETF。

新城財經台《即市搏擊》



https://audioboom.com/boos/4836784-metro-radio-18-july-2016

星期四, 7月 14, 2016

「深港通」開通在即 宜及早部署 《am730》




滬股通6月份日均買入及賣出成交額按月增32%,而港股通成交額更大增66%。港股通累計額度餘額僅剩約500億元人民幣,官方或有必要擴大其額度。「滬港通」發展漸見成熟,筆者接觸的專業投資者當中,大部分藉該渠道投資。料當局在宣布港股通擴容時會一併宣布「深港通」開通時間。
隨著「深港通」開通時間日漸臨近,加上中港股市回暖,兩地投資者宜及早部署。無論是通過滬股通北上投資,還是透過港股通南下買股,兩者均有助兩地市場興旺。因此,從受惠板塊來看,證券商有望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止,價值型A股ETF的券商類股份持股比重約為20%,較A50ETF高約8%,投資者不妨以此作參考,藉機提前部署。

星期四, 7月 07, 2016

寄望「七翻身」《am730》


6月中國製造業PMI續疲弱,料中央推出更多扶持政策包括增加基建投資等,以拉動下半年經濟增長。中國新經濟的發展勢頭良好,6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3.7,比5月升0.6,仍維持在50以上擴張區。而1至5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57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58%。雖然坊間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之說,但過去兩個月內地A股無大跌,滬指仍續在2,800點以上;踏入7月,市場不免憧憬股市上升,惟脫歐事件續發酵,令中港股市更波動。上證綜合指數過去一個月於2,900點上落,經歷連串波幅後,現市盈率約13.7倍,中長線估值吸引。脫歐後,市場相信美國聯儲局今年加息機會微。資金湧入金市及亞洲市場,低估值、高息及高質素的股票尤其受惠。

星期二, 7月 05, 2016

脫歐黑天鵝的金蛋《信報》





英國公投脫歐派佔比51.9%,以3.8%差距打敗留歐派。公投結果出乎大部分人意料,清晰顯示英國人民對時局經已感到十分焦慮和疲憊。脫歐派支持者對難民問題非常厭倦,擔憂工作機會被歐盟新移民奪走,因而被脫歐派政客成功說服,力圖擺脫歐盟的難民負擔以保障生計。脫歐陣營主張奪回政府自主權,重振昔日英倫的光輝,亦導致脫歐成真。
過渡期或會延長

英國及歐盟間的貿易頻繁,英國出口中歐盟佔47%,而歐洲大陸的出口則有7%前往英國。公投結果公布後,市場對於脫歐的反應負面;英鎊及歐羅兌美元分別大跌至約1.33及1.10水平,環球股市同步大挫;蘇格蘭更可能提出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以擺脫英國及留歐;三大信貸評級機構均下調英國的主權信貸評級。可幸的是,英國距離真正脫歐尚有一段時間,因為《里斯本條約》第50條啟動後,料英國仍需兩年時間與國內不同黨派以及歐盟商議善後工作,雙方的移民、貿易及金融活動等關係千絲萬縷,兩年內難以釐清,過渡期很大機會將延長,減輕對市場的影響。

中國方面,2015年入口量當中只有1.1%來自英國,16.4%來自歐洲其他地區;出口中英國只佔2.6%,有15.1%源自歐洲其他地方。由此看來,脫歐對中國經濟的直接衝擊較少,故股市跌幅亦較環球股市克制。

黃金避險需求增

投資部署方面,建議更注重分散投資,並且以資產配置平衡風險和回報。在英國情況不穩、未來或會有更多國家考慮脫歐(例如意大利、比利時等)及美國總統大選多個不明朗因素下,黃金作為避險工具將是最合適的投資選擇之一。自1970年代至今,黃金分別經歷過5個熊市及牛市。歷史數據顯示,黃金在連續兩季錄得可觀回報後,均能持續其走勢。就連索羅斯亦於今年第一季大量買入黃金相關投資,同時,其他大戶亦對黃金有類似部署。因此,預期今年第一及第二季黃金的可觀回報及大量資金流入的趨勢可望延續。

黃金避險需求大幅增加,亦可為金價帶來支持。英國公投結果出爐當日,國際金價上漲7.8%,創出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而黃金ETF於交易時段更出現約2%溢價。全球避險情緒推動現貨金價突破並企穩在每盎斯1300美元以上,創下兩年新高。利率期貨顯示,美國年內加息機會進一步降低,可緩減全球貨幣以及經濟的壓力,於金價而言也是利好消息。

ETF比實金優勝

各類黃金投資產品當中,黃金ETF比實金、黃金期貨以及金礦股等優勝,因其買賣差價窄、交易方便、有實金支持,同時沒有槓桿,並且緊貼金價走勢。3隻在香港上市的港元計價黃金ETF當中,將有一隻除牌;而另外兩隻黃金ETF,有一隻將實金存放於倫敦,另一隻則將實金存放於香港國際機場金庫。對比兩隻黃金ETF,實金存放於香港的黃金ETF追踪差異不但較小,而且十分穩定,過去5年平均追踪差異僅約0.4%,但實金存放於倫敦的黃金ETF或較波動,於金市大升大跌的2011及2012年間,後者的追踪差異可達2至3%。就目前英國的局勢,建議可選擇將資產配置在實金存於香港的黃金ETF,以減低地緣政治風險。

Now 333 交易現場





分析下半年ETF投資策略及黃金走勢

星期四, 6月 30, 2016

脫歐後的黃金時代 《am730》

英國公投結果出乎意外,筆者上周提及,若英國脫歐,環球市場或陷入混亂,黃金將因此而受惠。本月24日公投結果出爐後,英鎊曾暴跌10%,國際金價則於同日漲7.8%,創0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而黃金ETF於上周五交易時段現約2%溢價,可見黃金避險需求大增。利率期貨顯示,美國年內加息機會續降,現金價企穩在每安士1,300美元。在英國情況不穩、美國總統大選等多個不明朗因素下,全球避險情緒續升,料黃金續受投資者青睞。

3隻在香港上市的港元計價黃金ETF中,將有一隻除牌;有一隻將實金存放於倫敦,另一隻將實金存放在香港國際機場金庫。就英國局勢,建議選擇將資產配置在實金儲存在香港的黃金ETF,以減低地緣政治風險。 投資涉風險,往績不代表將來表現。

星期四, 6月 23, 2016

黃金ETF也可套利?《am730》

英國今日進行脫歐公投。筆者提醒如英國脫歐,市場或陷入混亂,黃金將是最大受益者。若料英國脫歐,黃金投資產品尤其是實金存放於英國以外的黃金ETF將是最合適選擇之一。即使公投結果留歐,也可用黃金ETF套利交易賺差價。

黃金ETF多存折讓,如一隻實金庫存於香港的黃金ETF在過去一年有三分二時間收市價較資產淨值低,折讓率最高1.9%,一年平均折讓約0.2%。建議於折讓較大如1%或以上買入,以黃金期貨對沖金價下跌風險。黃金ETF有實金支持,折讓一般收窄至接近資產淨值,長期平均折讓率僅0.2%。在折讓率收窄時就可獲利。

星期二, 6月 21, 2016

入摩觸礁 經濟數據導航 《信報財經新聞》


銀行乃百業之母,從銀行營運可一窺經濟增長的虛實。因此,新增貸款數據是投資者,以及銀行業分析師最着重的數據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指出,上月新增貸款為9855億元人民幣,即約1.1萬億港元,按年及按月分別增加9.4%77.3%,較市場預期的7500億至8000億元人民幣多出約30%。上月新增貸款超預期,主要由住貸款帶動。
中國主要城市房價年初以來持續上升,有利銀行的住貸款生意,惟投資者須留意未來房地銷售會否回落,以及房價能否保持增長勢頭,以判斷中國經濟的信貸狀況及衡量風險。

存款方面,人民幣存款上月增加1.83萬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共有143.7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1.5%;而廣義貨幣(M2)餘額有146.17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1.8%,接近中央的13%目標;狹義貨幣(M1)餘額42.43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23.7%。貨幣供應增加,相信對推動經濟增長有幫助。

除銀行數據外,部分消費物價數據亦有好轉跡象。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生物價指數(PPI)按年降2.8%,跌幅為自201412月以來最輕微,對企業盈利正面。

此外,進出口數據方面,5地進出口總2.02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8%。其中,出口為1.17萬億元人民幣,上升1.2%;進口為8471億元人民幣,增加5.1%;進出口數字均錄得升幅,較市場預期理想,為投資者對中國需前景打了一支強心針。

投資市場方面,MSCI明晟推遲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但預計此決定對市場的影響有限,負面情緒不會廣泛蔓延。至於日後中國A股能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取決於中國資本市場在下列四個方面的進展(尤其是第四點):

1 國際投資者對QFII制度改革的正面回饋,包括市場准入和資金流動方面的成果。
2 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的解決進展(例如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3 在落實防止大規模自願性停牌方面的成效。
4 撤銷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實行的反競爭措施,該等措施限制了國際投資者可以使用的投資及對沖工具。

AETF跑贏
長遠而言,相信A股逐步國際化指日可待。中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使A股尚未成為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但只要中國基本經濟數據良好;同時,A股又能重拾升軌,國際及機構投資者都會用A股進行配置,不會完全將其「拒之門外」。

可是,近日A股仍然缺乏上升動力,主要因為利好消息較少,成交亦見縮減。預計下半年後市走勢以觀望經濟數據為主,投資者可在行業板塊選擇上多下工夫。
在選擇AETF時,不應盲目選擇成交量多或只投資於大盤的ETF,應更着重ETF所投資的板塊及股票質素,以及派息偏高的ETF

5月至今,在香港上市的AETF中只有3隻錄得資金淨流入,分別是A50ETF、滬深300ETF以及價AETF。其中價AETF過去一年的表現比A50ETF及滬深300ETF優勝。價AETF有獨特的選股機制,根據派息率、估、質素等因素,嚴選50隻高息兼優質的價A股,並通過逆向篩選方式,剔除被市場過度追捧的公司,其投資潛力得投資者留意。

作者為惠理基金ETF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擁有多年基金銷售及推廣經驗。他隔周二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ETF心得。

#葉浩文 #財富管理 #理財方略 - 入摩觸礁 經濟數據導航          


星期一, 6月 20, 2016

惠理葉浩文: 日圓雖波動日股危中有機 《明報》


         


香港人一向熱中到日本旅遊、消費,但談及投資,日圓近年接連貶,加上負利率令銀行業雪上加霜,安倍經濟三支箭亦似乎未能力挽狂瀾。主理日本股票ETF 的惠理基金ETF 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表示,過去一年日圓匯率極為波動,令香港投資者提不起投資日本市場的興趣。隨着外圍經濟逐漸穩定,日本政府建議投放7 萬億日圓刺激經濟,他認為不能忽視旅日人數連年增加,加上2020 年東京奧運在即,或令當地經濟展現轉機。

明報記者蘇樂恩

環球經濟上半年經歷大幅波動後逐步回穩,但在需求增長仍然低落的情况下,出口佔比頗重的日本經濟,整體仍然無甚起色。不少外國投資者批評,日本的負利率政策未能發揮作用刺激本地需求,葉浩文則表示,負利率需要大約6 個月時間發揮效用。日本財長黑田東亦有提過,如果無實行負利率政策,日圓升幅可能更大。匯率方面,他認為日圓長遠結構上不會太強,美元兌日圓今年預計不會跌破百。

日圓波動美元計價ETF 較安全

現時香港市面上有日圓對冲及純粹美元計價的日股ETF葉浩文認為,日圓仍然波動,美元計價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風險較低。

日本首相及閣官員被撤換的頻率一向頗高,安倍從2012 年至今在任4 年,已算是比較長時間的管治。葉浩文認為, 「安倍三支箭」的經濟策略對日本經濟沒有突破性的改善,但畢竟20 年來的積弱難以一夜扭轉,能做到不過不失,已經不錯。他表示,政府宣布將提高消費10%推遲至最快201910 月實施,比原定時間延遲兩年半,可見日本政府仍然希望透過減緩加以鼓勵消費。葉浩文表示,上議院將於7 月進行選舉,近期日本政府的刺激政策將偏向短期措施,推遲消費亦有利執政黨形勢。

回顧上半年危機,除了外圍需求疲弱,熊本縣地震亦提醒了投資者,日本向來存在天災因素,每當有天災,政府就需要為受影響地區提供經濟、基建上的協助。他認為,沒有人樂見天災,但災後重建刺激本地基建行業,加上東京2020 年舉辦奧運,因此他看好基建及建築行業。自從2013 年日本宣布申奧成功,房地價格亦不斷上升,至今東京的住宅物業價格已較低位漲40%,不少海外投資人士亦對東京核心商業房甚感興趣。

災後重建奧運在即刺激基建

今年整體經濟疲弱的情况下,不少投資者均表示,採取從下而上、投資個別公司而非整個行業或市場的策略比價可取。但葉浩文表示,在日本股市中似乎是相反:一些廣為人知、表現不錯的零售品牌,當其股價與整體大市指數比較時,會發現整體表現反而較個別的股票表現良好。行業方面,除了看好基建及特定地區的房地,人口老化雖然長遠降低本地的整體需求,但也造就例如醫藥、保健或其他與長者有關的消費行業在此時的發展。

葉浩文認為,日本經濟的確長時間較為沉寂,對上一次的轉勢可謂2012 年,由於當時開始實施量寬,日圓開始大幅貶,對出口及旅遊業亦帶來實質的幫助。展望未來半年,日本政府刺激經濟政策將繼續出爐,葉浩文建議,對日本投資有興趣的人士,可以密切留意第二、三季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似乎短期都不會達到2%的目標,但這仍然對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向有指標價              

環球風起雲湧股金匯 債全方位引路 《明報》

不知不覺《Money Monday》已出版一年,期間環球及中港股市亦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新發展是英國將於本周四進行歐公投,一旦成事後果難料。影響所及,資金近月已搶先湧入避險資,金價今年以來勁升近兩成,美國及德國長債價格上周分別升至逾3 年半及歷史高位(債息相應急跌)。在環球市場風起雲湧之際,《Money Monday》今期一周年紀念號,一次過走訪16 名投資專家,為讀者在紛亂無序的市况中引路導航。明報記者葉創成

中證監去年6 月中旬突然清理A 股違規資金,令之前受惠「槓桿牛」錄得數以倍計升幅的A 股掉頭急跌,由於A 股跌勢「失控」,中央7 月轉為「暴力救市」入市買貨,千家上市公司同時停牌,震驚中外。市場驚魂未定之際,人民銀行去年8 11 日進行匯改,令人民幣於該月及今年1 月出現兩輪急貶,A 股港股一對「難兄難弟」再次尋底,累積跌幅分別高達五成及三成半;至2 月中旬美元轉弱,資金回流新興市場,中港股市始告有像樣的反彈,於4 月底見頂後近日反覆回落。

外圍方面,美國聯儲局去年12 動加息,為長達7 年的零息周期劃上句號,歐洲及日本央行今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力谷經濟,環球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屬近年罕見。

羅傑斯今年無買中資股

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 於《MoneyMonday》創刊號(去年6 15 日出版)預測,未來幾年市場將出現危機,料大量資金將湧入美元避險,他當時持有最多的資便是美元。事隔一年後他再接受訪問,仍然維持有關看法,指歐洲及日本先後出現經濟問題後,預料美國經濟問題亦開始浮面,由於危機爆發在即,即使他長線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今年以來已沒有再買入中資股或人民幣。

宏利:後市審慎樂觀料7 月始有方向

事實上,外圍政治及經濟危機有加劇的迹象,恒指上周大跌872 點或4.1%,屬過去個半月表現最差的一周,可見羅傑斯看淡後市的言論並非危言聳聽。惟回顧港股今年表現,恒指於2 12 日跌至近4年低位18278 點,當時市場對後市亦曾十分悲觀,宏利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於《Money Monday》第35 期(2 15 日出版)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匯指數已從高位回落近5%,若有關趨勢持續,利好新興市場,包括中港股市。結果其後的兩個多月,美元繼續走弱,新興市場及中港股市均曾強勢反彈。港股上周又再顯著回落,陳致洲再接受訪問,短期仍要觀察數據了解地經濟是否轉趨穩定,料7 月始有較為明朗的方向。

施羅德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副主管及大中華股票主管盧偉良對後市則審慎樂觀,指環球經濟中期增長前景仍然合理,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的結構性轉型及改革,可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板塊方面,由於地智能手機愈來愈普及,她看好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潛在贏家。

景順:看好科網電商保健股

景順聯席投資總監阮偉國則認為,即使地經濟增長放緩,惟仍有不少企業突圍而出,中資股並沒有一面倒地「拖低」港股,個別公司表現仍然理想, 編按: 佔恒指10% 最高比重的騰訊控股(0700)今年股價上升10.8%),目前他看好科網、電商及保健等板塊。

霸菱資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亦有相若看法,他表示地改革轉型已不能走回頭路,建議在波動市况中尋找一些有真正潛力的股票。當中,他認為目前汽車業向新能源、強化功能轉型,就像5 10 年前傳統流動電話轉型至智能手機,iPhone 取代Nokia 成為新市場王者一樣,過程中存在重大投資機會,故他目前積極留意汽車股。

中港股市過去一年關連度愈來愈高,若能掌握A股走勢,對投資港股亦事半功倍。地龍頭基金公司華夏基金旗下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認為,A 股上周「入摩」失敗後,若本周四英國公投決定歐,料上證綜指有機會下試2600 點,他建議保守投資者可先觀望英國公投結果,謀定而後動。

富達擁有12 億美元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屬擁有最多QFII 額度的外資基金,富達股票部高級投資總監Matthew Sutherland 則看好地城鎮化帶來的投資機會,點名地家電龍頭股美的(深:000333),指其在地多個家電種類擁有最大的市佔率。以上周收市價計,該股市盈率僅10.8 倍,息率高達3.6 厘,估吸引。

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余廣則認為,市場波動在所難免,他會堅持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相信能發掘出具成長價及估合理的A 股。另外,由於地居民收入與日俱增,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好的體驗,故他認為可留意消費升級這投資主題,而文化及教育更是該主題的重要部分。

上投摩根:A 股後市不悲觀

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司徒芳華對A 股後市亦不悲觀,主要原因是估吸引,傳統經濟佔比下降,料未來很多新興行業可以跑出,相信很多增長股有爆發潛力。至於「博時特許價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黃瑞慶則指銀估偏低,料壞帳問題可控,故旗下基金10 大持股中有6 隻是銀股。今年以來環球避險情緒升溫,金價表現一枝獨秀,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Tom Nelson 預測,若英國於本周四公投宣布歐,金價料可再次突破每盎司1300 美元。

另外,近月資金亦流入國債避險,美國10 年期國債孳息率上周曾跌穿1.6 厘,屬3 年半以來低位,德國10 期國債更歷史性錄得負孳息率。債券孳息率下跌,反映價格上升,故期債券及債券基金普遍錄得理想表現。惟東亞聯豐投資定息投資部主管曾倩雯表示,若聯儲局於下月加息,對美國國債的確會造成壓力,但亞洲部分地區已進入減息周期,有關債券前景仍然樂觀。

匯豐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陳寶枝亦預測,亞洲債券價格於今年首5 個月平均上升4%5%後,在未來1 2 個月將回調1%2%,惟跟着可望回升,全年有機會錄得5%6%的升幅。

安碩:長線投資可吼新興市場ETF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為近年愈來愈流行的投資工具, 安碩(iShare 董事總經理GeirEspeskog 向讀者傳授有關投資錦囊,他認為自2010 年起新興市場連續6 年跑輸成熟市場股市後,目前前者估吸引,可考慮買入有關ETF 作長期投資。


另外,日經平均指數於2012 年起連升4 年後,今年以來卻大跌18%,惟主理日本股票ETF 的惠理高級副總裁葉浩文認為,日本政府擬投資7 萬億日圓刺激經濟,而旅日人數持續上升,加上2020 年東京奧運在即,或令當地經濟展現轉機,故日股ETF 亦可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