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30, 2016

脫歐後的黃金時代 《am730》

英國公投結果出乎意外,筆者上周提及,若英國脫歐,環球市場或陷入混亂,黃金將因此而受惠。本月24日公投結果出爐後,英鎊曾暴跌10%,國際金價則於同日漲7.8%,創08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而黃金ETF於上周五交易時段現約2%溢價,可見黃金避險需求大增。利率期貨顯示,美國年內加息機會續降,現金價企穩在每安士1,300美元。在英國情況不穩、美國總統大選等多個不明朗因素下,全球避險情緒續升,料黃金續受投資者青睞。

3隻在香港上市的港元計價黃金ETF中,將有一隻除牌;有一隻將實金存放於倫敦,另一隻將實金存放在香港國際機場金庫。就英國局勢,建議選擇將資產配置在實金儲存在香港的黃金ETF,以減低地緣政治風險。 投資涉風險,往績不代表將來表現。

星期四, 6月 23, 2016

黃金ETF也可套利?《am730》

英國今日進行脫歐公投。筆者提醒如英國脫歐,市場或陷入混亂,黃金將是最大受益者。若料英國脫歐,黃金投資產品尤其是實金存放於英國以外的黃金ETF將是最合適選擇之一。即使公投結果留歐,也可用黃金ETF套利交易賺差價。

黃金ETF多存折讓,如一隻實金庫存於香港的黃金ETF在過去一年有三分二時間收市價較資產淨值低,折讓率最高1.9%,一年平均折讓約0.2%。建議於折讓較大如1%或以上買入,以黃金期貨對沖金價下跌風險。黃金ETF有實金支持,折讓一般收窄至接近資產淨值,長期平均折讓率僅0.2%。在折讓率收窄時就可獲利。

星期二, 6月 21, 2016

入摩觸礁 經濟數據導航 《信報財經新聞》


銀行乃百業之母,從銀行營運可一窺經濟增長的虛實。因此,新增貸款數據是投資者,以及銀行業分析師最着重的數據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指出,上月新增貸款為9855億元人民幣,即約1.1萬億港元,按年及按月分別增加9.4%77.3%,較市場預期的7500億至8000億元人民幣多出約30%。上月新增貸款超預期,主要由住貸款帶動。
中國主要城市房價年初以來持續上升,有利銀行的住貸款生意,惟投資者須留意未來房地銷售會否回落,以及房價能否保持增長勢頭,以判斷中國經濟的信貸狀況及衡量風險。

存款方面,人民幣存款上月增加1.83萬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共有143.7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1.5%;而廣義貨幣(M2)餘額有146.17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1.8%,接近中央的13%目標;狹義貨幣(M1)餘額42.43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23.7%。貨幣供應增加,相信對推動經濟增長有幫助。

除銀行數據外,部分消費物價數據亦有好轉跡象。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2%;生物價指數(PPI)按年降2.8%,跌幅為自201412月以來最輕微,對企業盈利正面。

此外,進出口數據方面,5地進出口總2.02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8%。其中,出口為1.17萬億元人民幣,上升1.2%;進口為8471億元人民幣,增加5.1%;進出口數字均錄得升幅,較市場預期理想,為投資者對中國需前景打了一支強心針。

投資市場方面,MSCI明晟推遲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但預計此決定對市場的影響有限,負面情緒不會廣泛蔓延。至於日後中國A股能否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取決於中國資本市場在下列四個方面的進展(尤其是第四點):

1 國際投資者對QFII制度改革的正面回饋,包括市場准入和資金流動方面的成果。
2 實際權益擁有權問題的解決進展(例如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3 在落實防止大規模自願性停牌方面的成效。
4 撤銷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實行的反競爭措施,該等措施限制了國際投資者可以使用的投資及對沖工具。

AETF跑贏
長遠而言,相信A股逐步國際化指日可待。中國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即使A股尚未成為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但只要中國基本經濟數據良好;同時,A股又能重拾升軌,國際及機構投資者都會用A股進行配置,不會完全將其「拒之門外」。

可是,近日A股仍然缺乏上升動力,主要因為利好消息較少,成交亦見縮減。預計下半年後市走勢以觀望經濟數據為主,投資者可在行業板塊選擇上多下工夫。
在選擇AETF時,不應盲目選擇成交量多或只投資於大盤的ETF,應更着重ETF所投資的板塊及股票質素,以及派息偏高的ETF

5月至今,在香港上市的AETF中只有3隻錄得資金淨流入,分別是A50ETF、滬深300ETF以及價AETF。其中價AETF過去一年的表現比A50ETF及滬深300ETF優勝。價AETF有獨特的選股機制,根據派息率、估、質素等因素,嚴選50隻高息兼優質的價A股,並通過逆向篩選方式,剔除被市場過度追捧的公司,其投資潛力得投資者留意。

作者為惠理基金ETF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擁有多年基金銷售及推廣經驗。他隔周二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ETF心得。

#葉浩文 #財富管理 #理財方略 - 入摩觸礁 經濟數據導航          


星期一, 6月 20, 2016

惠理葉浩文: 日圓雖波動日股危中有機 《明報》


         


香港人一向熱中到日本旅遊、消費,但談及投資,日圓近年接連貶,加上負利率令銀行業雪上加霜,安倍經濟三支箭亦似乎未能力挽狂瀾。主理日本股票ETF 的惠理基金ETF 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表示,過去一年日圓匯率極為波動,令香港投資者提不起投資日本市場的興趣。隨着外圍經濟逐漸穩定,日本政府建議投放7 萬億日圓刺激經濟,他認為不能忽視旅日人數連年增加,加上2020 年東京奧運在即,或令當地經濟展現轉機。

明報記者蘇樂恩

環球經濟上半年經歷大幅波動後逐步回穩,但在需求增長仍然低落的情况下,出口佔比頗重的日本經濟,整體仍然無甚起色。不少外國投資者批評,日本的負利率政策未能發揮作用刺激本地需求,葉浩文則表示,負利率需要大約6 個月時間發揮效用。日本財長黑田東亦有提過,如果無實行負利率政策,日圓升幅可能更大。匯率方面,他認為日圓長遠結構上不會太強,美元兌日圓今年預計不會跌破百。

日圓波動美元計價ETF 較安全

現時香港市面上有日圓對冲及純粹美元計價的日股ETF葉浩文認為,日圓仍然波動,美元計價對香港投資者而言風險較低。

日本首相及閣官員被撤換的頻率一向頗高,安倍從2012 年至今在任4 年,已算是比較長時間的管治。葉浩文認為, 「安倍三支箭」的經濟策略對日本經濟沒有突破性的改善,但畢竟20 年來的積弱難以一夜扭轉,能做到不過不失,已經不錯。他表示,政府宣布將提高消費10%推遲至最快201910 月實施,比原定時間延遲兩年半,可見日本政府仍然希望透過減緩加以鼓勵消費。葉浩文表示,上議院將於7 月進行選舉,近期日本政府的刺激政策將偏向短期措施,推遲消費亦有利執政黨形勢。

回顧上半年危機,除了外圍需求疲弱,熊本縣地震亦提醒了投資者,日本向來存在天災因素,每當有天災,政府就需要為受影響地區提供經濟、基建上的協助。他認為,沒有人樂見天災,但災後重建刺激本地基建行業,加上東京2020 年舉辦奧運,因此他看好基建及建築行業。自從2013 年日本宣布申奧成功,房地價格亦不斷上升,至今東京的住宅物業價格已較低位漲40%,不少海外投資人士亦對東京核心商業房甚感興趣。

災後重建奧運在即刺激基建

今年整體經濟疲弱的情况下,不少投資者均表示,採取從下而上、投資個別公司而非整個行業或市場的策略比價可取。但葉浩文表示,在日本股市中似乎是相反:一些廣為人知、表現不錯的零售品牌,當其股價與整體大市指數比較時,會發現整體表現反而較個別的股票表現良好。行業方面,除了看好基建及特定地區的房地,人口老化雖然長遠降低本地的整體需求,但也造就例如醫藥、保健或其他與長者有關的消費行業在此時的發展。

葉浩文認為,日本經濟的確長時間較為沉寂,對上一次的轉勢可謂2012 年,由於當時開始實施量寬,日圓開始大幅貶,對出口及旅遊業亦帶來實質的幫助。展望未來半年,日本政府刺激經濟政策將繼續出爐,葉浩文建議,對日本投資有興趣的人士,可以密切留意第二、三季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似乎短期都不會達到2%的目標,但這仍然對日本未來的經濟走向有指標價              

環球風起雲湧股金匯 債全方位引路 《明報》

不知不覺《Money Monday》已出版一年,期間環球及中港股市亦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新發展是英國將於本周四進行歐公投,一旦成事後果難料。影響所及,資金近月已搶先湧入避險資,金價今年以來勁升近兩成,美國及德國長債價格上周分別升至逾3 年半及歷史高位(債息相應急跌)。在環球市場風起雲湧之際,《Money Monday》今期一周年紀念號,一次過走訪16 名投資專家,為讀者在紛亂無序的市况中引路導航。明報記者葉創成

中證監去年6 月中旬突然清理A 股違規資金,令之前受惠「槓桿牛」錄得數以倍計升幅的A 股掉頭急跌,由於A 股跌勢「失控」,中央7 月轉為「暴力救市」入市買貨,千家上市公司同時停牌,震驚中外。市場驚魂未定之際,人民銀行去年8 11 日進行匯改,令人民幣於該月及今年1 月出現兩輪急貶,A 股港股一對「難兄難弟」再次尋底,累積跌幅分別高達五成及三成半;至2 月中旬美元轉弱,資金回流新興市場,中港股市始告有像樣的反彈,於4 月底見頂後近日反覆回落。

外圍方面,美國聯儲局去年12 動加息,為長達7 年的零息周期劃上句號,歐洲及日本央行今年初推出負利率政策力谷經濟,環球央行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屬近年罕見。

羅傑斯今年無買中資股

商品大王羅傑斯(Jim Rogers 於《MoneyMonday》創刊號(去年6 15 日出版)預測,未來幾年市場將出現危機,料大量資金將湧入美元避險,他當時持有最多的資便是美元。事隔一年後他再接受訪問,仍然維持有關看法,指歐洲及日本先後出現經濟問題後,預料美國經濟問題亦開始浮面,由於危機爆發在即,即使他長線看好中國經濟前景,今年以來已沒有再買入中資股或人民幣。

宏利:後市審慎樂觀料7 月始有方向

事實上,外圍政治及經濟危機有加劇的迹象,恒指上周大跌872 點或4.1%,屬過去個半月表現最差的一周,可見羅傑斯看淡後市的言論並非危言聳聽。惟回顧港股今年表現,恒指於2 12 日跌至近4年低位18278 點,當時市場對後市亦曾十分悲觀,宏利亞洲區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於《Money Monday》第35 期(2 15 日出版)接受訪問時表示,美匯指數已從高位回落近5%,若有關趨勢持續,利好新興市場,包括中港股市。結果其後的兩個多月,美元繼續走弱,新興市場及中港股市均曾強勢反彈。港股上周又再顯著回落,陳致洲再接受訪問,短期仍要觀察數據了解地經濟是否轉趨穩定,料7 月始有較為明朗的方向。

施羅德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副主管及大中華股票主管盧偉良對後市則審慎樂觀,指環球經濟中期增長前景仍然合理,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的結構性轉型及改革,可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板塊方面,由於地智能手機愈來愈普及,她看好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潛在贏家。

景順:看好科網電商保健股

景順聯席投資總監阮偉國則認為,即使地經濟增長放緩,惟仍有不少企業突圍而出,中資股並沒有一面倒地「拖低」港股,個別公司表現仍然理想, 編按: 佔恒指10% 最高比重的騰訊控股(0700)今年股價上升10.8%),目前他看好科網、電商及保健等板塊。

霸菱資管理亞太區股票投資董事方偉昌亦有相若看法,他表示地改革轉型已不能走回頭路,建議在波動市况中尋找一些有真正潛力的股票。當中,他認為目前汽車業向新能源、強化功能轉型,就像5 10 年前傳統流動電話轉型至智能手機,iPhone 取代Nokia 成為新市場王者一樣,過程中存在重大投資機會,故他目前積極留意汽車股。

中港股市過去一年關連度愈來愈高,若能掌握A股走勢,對投資港股亦事半功倍。地龍頭基金公司華夏基金旗下香港業務拓展部總監陳志豪認為,A 股上周「入摩」失敗後,若本周四英國公投決定歐,料上證綜指有機會下試2600 點,他建議保守投資者可先觀望英國公投結果,謀定而後動。

富達擁有12 億美元的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屬擁有最多QFII 額度的外資基金,富達股票部高級投資總監Matthew Sutherland 則看好地城鎮化帶來的投資機會,點名地家電龍頭股美的(深:000333),指其在地多個家電種類擁有最大的市佔率。以上周收市價計,該股市盈率僅10.8 倍,息率高達3.6 厘,估吸引。

景順長城核心競爭力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余廣則認為,市場波動在所難免,他會堅持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相信能發掘出具成長價及估合理的A 股。另外,由於地居民收入與日俱增,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好的體驗,故他認為可留意消費升級這投資主題,而文化及教育更是該主題的重要部分。

上投摩根:A 股後市不悲觀

上投摩根資深基金經理司徒芳華對A 股後市亦不悲觀,主要原因是估吸引,傳統經濟佔比下降,料未來很多新興行業可以跑出,相信很多增長股有爆發潛力。至於「博時特許價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黃瑞慶則指銀估偏低,料壞帳問題可控,故旗下基金10 大持股中有6 隻是銀股。今年以來環球避險情緒升溫,金價表現一枝獨秀,天達環球能源基金經理Tom Nelson 預測,若英國於本周四公投宣布歐,金價料可再次突破每盎司1300 美元。

另外,近月資金亦流入國債避險,美國10 年期國債孳息率上周曾跌穿1.6 厘,屬3 年半以來低位,德國10 期國債更歷史性錄得負孳息率。債券孳息率下跌,反映價格上升,故期債券及債券基金普遍錄得理想表現。惟東亞聯豐投資定息投資部主管曾倩雯表示,若聯儲局於下月加息,對美國國債的確會造成壓力,但亞洲部分地區已進入減息周期,有關債券前景仍然樂觀。

匯豐亞太區債券投資總監陳寶枝亦預測,亞洲債券價格於今年首5 個月平均上升4%5%後,在未來1 2 個月將回調1%2%,惟跟着可望回升,全年有機會錄得5%6%的升幅。

安碩:長線投資可吼新興市場ETF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為近年愈來愈流行的投資工具, 安碩(iShare 董事總經理GeirEspeskog 向讀者傳授有關投資錦囊,他認為自2010 年起新興市場連續6 年跑輸成熟市場股市後,目前前者估吸引,可考慮買入有關ETF 作長期投資。


另外,日經平均指數於2012 年起連升4 年後,今年以來卻大跌18%,惟主理日本股票ETF 的惠理高級副總裁葉浩文認為,日本政府擬投資7 萬億日圓刺激經濟,而旅日人數持續上升,加上2020 年東京奧運在即,或令當地經濟展現轉機,故日股ETF 亦可留意。